11/21/2010

分享

我喜歡分享的感覺。
我喜歡將我所知道的、所喜歡的,和別人一起分享。

從過去自己的經驗,逐漸發現當我在扮演某些角色的時候,比如做簡報、導遊、以及家庭教師,無形之間實踐了我所認知的分享意義。而我也能在這過程,沉浸於「己所欲、施於人」的喜悅之中,並在獲得他方認同的同時,傳達了我的理念。
##ReadMore##
分享(share)以我的定義而言,就是將自己的內涵以文字、語言、動作等,來讓另一方接收資訊。每當有什麼想法時,我總是喜歡以MSN或是聊天方式,來和朋友長談,他們若有回應時,我也能吸收他們的想法,融入我思緒之中。

其實這也是「自信」的一種表達方式,事前準備、構思,然後透過自我呈現,才能在舞台上發揮地淋漓盡致。這是一個長時間累積的功夫,相關知識一點一點積存,一步一步踏實走過,才能展示出夠份量的成果。

另一點很重要的要素還有「熱情」。不願意的分享,別人無法親臨感受實際狀況,而且也會缺乏逼真的描述,淪為一板一眼的陳述,枯燥乏味,聽者就不會有所共鳴。

大學時代有幾次發表的機會,課程上台報告也好,或是系刊刊物的報導,都是一開始我仔細鑽研、閱讀過,再以我所理解的內容,試著用最吸引人的方式來分享給大家。而我最期待的就是聽到大家的回饋(feedback),若有讚美當然更好。別人能夠給予認同,就是有跟隨著我的腳步,靜靜地接受我的訊息。在東京工業大學的學術發表會上,我以流暢的英文(背得很熟的講稿)簡報研究成果,我在報告時,稍微觀察聽眾的反應,直到現在我還深刻記憶著一群金髮美女,在我的海報前討論。


我更有幾次導遊的經驗,對象大都是大學同學,起源是因為居住在台灣第一觀光地-淡水,自然而然晉升成當地導遊,講述淡水歷史以及介紹淡水最知名的名產店。後來等級提昇,足以擔任國際級導遊,帶領國外朋友參觀台北、台大。我擅長路線規劃,熟悉運具與路網,可以以最充實的行程,帶領著我的團員,體驗最道地的玩法。操三國語言的我,能夠以中文、英文、日文,讓每個人在旅途中盡興,還能在遊玩之中建立起情感,我樂此不疲。

有一次我聽到"Henry, you are responsible and a good guard. Thank you very much.",我感到非常驕傲。


I won't forget those Singaporean, Feng Lin, King and Joy(where?)

AOTULE國際交換學生的熱情,和他們沒有心機地談天,讓我喜歡上東南亞的留學生。

最後當家教也是我的一套分享哲學。過去國中、高中階段,認真唸書而考上建中、台大的契機,讓我擁有這門票,進入家教老師的高薪層級。但是和一般人比較不一樣的,我願意以相對低的學費,為認真向上的學生付出。

這一樣是分享,而且是分享我以前在升學制度下,如何脫穎而出的經驗。我遇過的認真學生,當他們在短時間內,學習到我的咀嚼三年的課本菁華,上課互動,課後複習,並熟記好幾年前和我操一樣的口訣,許芮綺就逐漸在考場中得利,從平常八九名,最後至第一名的喜悅,是學生和我共同努力的成果。這樣我也會有動力備課,毫不保留將讀書秘訣奉獻出去。

相反地,不積極的學生,我也不會生氣。我有分享,只是沒有獲得該有的回應,課後我沒有滿足感,卻是一身疲憊。

當老師、教授最開心的事情,莫非於擁有一群優秀的學生。未來不排斥教職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為台灣的幼苗茁壯過程中,注入我的汗水。

分享不是告知步驟流程,能讓人內心深刻體會其道理,才是成功的分享者。現今我的身份是軍人,不過在未來我應該不會去和人家談起軍中的「事」情,會想和人家分享的,反而是在軍中的「心」情。

11/06/2010

來自緬甸的女孩-李淑依

文/李晨瑋、金育暉、劉醇韓,圖/李晨瑋、李淑依
大三的李淑依是來自緬甸的華僑,從阿公時代因為中國內戰關係,舉家遷移到緬北腊戌,目前已經是第三代。從小仍然使用華語,很多人都以為緬甸僑生就是緬甸人,雖然居住在緬甸,她可是華人血統的雲南華僑呢。和我們介紹緬甸以及在台灣生活狀況,剛來台灣第一年真的很辛苦,課業學習上不習慣、不知道如何認識同學,曾經有一度想要回國算了,現在卻是相當熱情,介紹我們看緬甸飾品。

##ReadMore##
一、東南亞神秘國度-緬甸
這些飾品是特地向緬甸同學借的,而且還是在觀光景點才買的到,李淑依也沒戴過這種東西,她說太引人注意了。西瓜子編成的鍊子立刻吸引我們兩位的目光。


緬甸位於泰國西方,首都仰光(現在已遷移到奈比多),第二大是瓦城(也有翻譯成曼德勒),瓦城的華人文化保持很好,李淑依的家在緬甸東北的腊戌。華人大都居住在瓦城附近,眉苗、腊戌、東枝。首都主要是緬甸人,而且一般來講,華人和緬甸人少接觸,除非是特別去觀光。之前風災的地方就不會有人聽的懂華文。

Myanmar

國家內有很多語言,所以國內正式場合都是用緬文。有些人看外表就知道是哪裡人,緬甸人皮膚黑,邊境的擺夷族就比較白,鼻子扁扁的,甚至還比華人還要白。

談到緬甸,台灣人的印象多半是獨裁軍政府,或是去年的緬甸風災。以前英國殖民時代將緬甸統治很好,翁珊將軍是用民主制度,為人民福利著想。後來獨裁政府暗殺他,繼位者就開始獨裁統治,翁珊蘇姬也就是翁珊將軍的女兒,為了反抗政府,一直被軟禁。當時緬甸各種情況都很好,生活安穩,民生購物什麼的都ok,覺得生活很滿足。但是生活水平並不高,用電情況也不普遍,首都和瓦城會一直供電,卻無預警經常斷電。以前會用蠟燭,現在都自備發電機比較多,可是發電機不會一直24小時,所以中午沒電也不發電。有自來水,但很髒很爛,她們家有挖井,用馬達抽水,之前她阿公會用手壓的水井,自從她出生開始就沒有用了。

當地的民族會有點討厭華人,應該是華人比較有錢的關係。李淑依覺得人民很可憐,當地華人會想未來緬甸要做什麼發展,真的搞不懂為什麼人民不會想那麼多,認為自己夠用就好,不像華人會存錢買東西。

緬甸官員們很黑,只為自身利益想。出生在緬甸但不是緬甸人,辦身分證就很困難,要花很多錢。十二歲辦兒童證,十八歲後還要辦成年人證明。不只要花十幾萬緬幣,還要一直求,拜託儘快處理,有些還會把資料搞丟,再重來一次。官員們明目張膽的貪污,無法去告他們,因為上司也都在貪污。到法庭訴訟等於是浪費時間、金錢,還要請律師。

緬甸的工作機會很少,都以自家創業為主,像是做買賣。緬甸大多是農業,而她們家不務農,是從商。以她居住的腊戌來說,家鄉一帶華人聚集的多,邊緣一點,就是之前說的各族民族。住宅有差別,比起他們,華人富裕多了。

另外她提到說:「我真的覺得我之前在緬甸很不懂事,會排斥緬甸人,因為他們很窮。我們不是很有錢,至少比他們好。一直到國中,快到高中才比較會想,其實他們很可憐,之前小時候,坐位還不要跟他們坐,就會覺得他們髒髒的。」

去年回去過緬甸一次,發現緬幣變貴了,約35緬幣換1台幣。生活費漲很多,隨便買個東西,吃碗普通的麵,都要四五百緬幣,真的覺得緬甸真的不適合居住。

李淑依會抱怨「為什麼要住在緬甸!出國都會比較好。」爸爸說當時情形不會考慮離開或是移民,現在都不一樣了,第二任殉職後,就越來越糟。

二、談緬甸華人教育制度-分成緬文學校還有華文學校
緬甸沒規定一定要上學,沒有義務教育。通常都會讀到高中,有些家裡很窮沒辦法供念書,就先工作,緬甸家庭窮的真的很窮。緬文學校是官方的,華文學校則是民間私辦,畢業校友、董事長需要自己籌錢,或是去華人家庭,為了讓華人小孩接觸華文,就會自己辦學校,不然都只能學緬文而已。創辦華文學校真的很困難,私辦學校是不合法的,民間商人得買通各地官員,也不可以讓最上層官員知道,都要用買通,要說「讓我們開學校,不會影響到你們緬文學校。」

李淑依的阿公從中國內戰遷到緬甸後,第二代就是上了華文學校才會華文,到目前第三代的李淑依。教材都是用台灣教材,課本也從台灣進口,明明大陸比較近,不知道為什麼卻不用大陸的。

她的家鄉腊戌有三所高中,眉苗兩所,瓦城只有一所。從幼稚園開始念的話,那麼國小、國中、高中也都會在那裡念,因為學校非常少,念完之後還可以在學校當老師。李淑依就是從果文高中畢業。

腊戌果文高中

以前阿公是學校老董事長,學費雖然比緬文學校貴,師資都是自己請的,或是之前學校畢業,一代一代教下來,不像台灣是由師範體系。上課科目有國文數學物理等等,內容沒有台灣上那麼多,老師也沒有很好。如果要聘台灣老師很困難,緬幣和台幣換,兩國物價差距關係,薪水要給的太多。曾經有聘過,但台灣老師生活水準不同,加上要繳稅,一天五塊美金。一整年下來薪水都不夠繳稅金,學校的壓力也很大。

小時候沒有上過安親班,從入學開始華文、緬文都要上,她記得以前念果文高中時,早上六點到十點是華文學校,十點半到十二點,中間休息,一點到三點半是緬文學校,也就是說一天只有四小時接觸到華文學校而已。同時上兩個高中,這邊下課就要馬上趕去另一邊。一直到很晚,然後回家才晚餐、寫功課。每個週末還是會有休閒娛樂,同學們會聚會,大家的感情很好,像是一起租車去野餐。十八歲才可以考駕照,可是十六歲就會偷偷騎,常會被爸媽念。

班級一班約五十人,高中最多兩個班。華人都會繼續念高中,只要家境不那麼差,像爸爸和同學們都念到高中。畢業後緬甸只有緬文大學,高中已經辦得很辛苦,又因緬甸統治者的打壓,不讓境內創辦華文學校,尤其是中央政府所在的首都,幾乎沒有華文學校,辦華文大學就更不可能了。地方城市若花錢買通,請求官員別向上呈報,大概就可以承辦,因為地方政府離中央還是有段距離,沒有完全被掌控。

明明住在緬甸,家周圍都是華人,小時候卻覺得為什麼要學緬文,相當排斥。之前英國統治的原因,緬甸人從小就要學英文,直到英國人撤軍,才學習恢復緬文。曾上過緬文學校的她,一般緬文的場合都聽得懂。她覺得在緬甸的環境下,就算緬文大學畢業,學生也不知道要如何就業,但是在台灣就比較容易找工作,到公司上班。

三、家庭與成長背景-來自緬甸擺夷邦腊戌的華僑姑娘
李淑依故鄉在緬甸腊戌,家中有個姐姐,排行老二,再來是弟弟妹妹,家中還有要男孩的觀念。爸爸有八個兄弟姊妹。早一代的都這樣多子多孫、傳宗接代。家中有網路,但是很慢,在宿舍用網路打電話和弟弟聊天,根本連不到。即時通講話在緬甸會收不到,若普通打字的話還好。最近,一些台灣畢業的學長們回國後,會把緬甸的消息放在網路上,在台灣也可以看到些緬甸資訊。

腊戌佛教信仰中心

吃的跟台灣差不多,只是人工加製的產品很少,台灣超多人工加製的東西。剛來台灣超不習慣,大家都會喝飲料,鋁箔包那些的,緬甸也有,可是不會特地要上課去買來喝,大家都就喝水,飲料很少喝。

緬甸華人也有傳統的過年,初一什麼的一模一樣。華人自己過自己的過年,緬甸人過年是潑水節,四月份不固定是一號,還會用抽水馬達噴,甚至一台車載滿水在路上就到處潑人。

四、離鄉背井前往台灣-剛來台灣還沒一個月,真的整個都嚇傻了
前面有提到緬甸只有緬文大學,李淑依不想念緬文大學,就前往台灣,而且在台灣有親戚可以幫忙,因為有一個姑姑和姐姐在台灣,沒有親戚的話,她說她大一可能就死掉了。相較於緬甸政府官員,大多貪汙,所以很富裕,孩子都是到英美留學。今年政府還規定不讓緬甸僑生出國唸書,大一新進來就完全沒有緬甸的。還有緬甸僑生都會是華人,不會是緬甸人,得要會講華語才行,很多緬甸人字都還不會寫,根本不可能念大學。

緬甸和台灣沒有邦交,來台灣前先去台灣僑生委員會考試,招生一百多兩百多人,考上了就拿入境許可、入學通知到泰國辦簽證。以前在緬甸有大使館,後來撤了。緬甸要有錢才可以做事,辦護照也花很多錢。

來台灣後,先到林口僑大考一次試,就可以填志願,錄取不理想的學校,就先念僑大先修班一年,為台灣教育做銜接,明年再考別間大學。至於為什麼念土木也不清楚,只知道和建築有關,緬甸高中沒有分組,所以也不懂土木是什麼。

大一的時候什麼也不知道,不會跟人家溝通,幾乎都跟大家不認識。而且因為那一屆還有尹春榮也是緬甸僑生,都是尹春榮在罩她。或許是心理障礙吧,上課方式也完全不一樣,緬甸都板書比較多,印象最深就是第一次上朱樺老師的微積分課。李淑依說:「我想完蛋了,那時候真的嚇到了,剛來台灣還沒一個月吧,真的整個都嚇傻了。微積分那些東西,高中其實沒有教那麼多,都教超淺的,而且物理那些概念只有在緬文學校有教一點,我覺得我是有念過緬文學校才有那個程度。」那時候尹春榮在緬甸有念過大學,和緬甸的大學教的其實差不多,緬文大學全部用原文書,也是一定資格的教授在教,如果李淑依有念過緬甸大學,再來台灣,她說情況可能會好很多。

系上同學是大二才開始認識,大一時候真的都不認識,大家都會分小團體,自己插不進去的那種感覺,然後又很害怕去接觸。大一的時候壓力超大的,她告訴我們說:「大一的時候我打給我媽,又不敢跟我媽講我念的很辛苦,我爸會擔心問適不適應啊。我媽是一個該吃苦就好好吃苦的人,肯定不會讓我回去。我也經常會打電話給我姐,打去說好難念不想念了,又不想讓我爸我媽他們失望。姐姐是念國立台北商專,等於我是我們家第一個孩子念大學,我好不想讓他們失望,也不想讓弟弟認為姐姐好丟臉,念不到一學期就回家了,一直好痛苦。」

五、跨過課業障礙與內心掙扎-為了微積分真的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做化學實驗時,不會用EXCEL,李淑依特地請李寧(同屆同學)帶她去計中用EXCEL,不會畫就覺得好丟臉,一直要叫人去教。沒有直屬學長姐留東西下來,實驗報告完全不懂,之前在緬甸有去過實驗教室,可是操作過一兩次而已,物理實驗則是從來沒弄過。有個同學先念過僑大再上大學,她有點後悔沒有念僑大,在僑大至少有一年的時間可以接觸到台灣的東西,會教台灣高中物理化學教材,重新建造一下基礎,在僑大也有做實驗。一位以前果文高中,現在讀台大材料的同學,早一點來台灣,李淑依一有問題就去找他。你們知道每次上微積分課,助教都小考,李淑依是多麼緊張嗎?考不好會去找同學,還好微積分勉強還可以,她驕傲的說大一最有成就感就是微積分了吧!期中考考超爛,才考40分,期末就考高很多。為了微積分真的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後來發現班上的同學,不會可以去問他們,若慈(系刊主編)應該是在土木系問最多的人了,她以前不知道可以找同學討論功課。像物理一些基本概念也沒有,就會想說自己怎麼那麼蠢,這個也不會那個也不會,相當沮喪。曾經一度想轉到護理系去。

那時候真的沒有經驗,因為姑姑沒念過大學,她說:「同學他們也全部念大學了,我就想說念大學,好阿,大家一起念大學,還滿開心的哩。完全沒有想到要念僑大,台大還滿有名的,而且在台北市,就來唸了。沒想到大一竟然那麼辛苦。」

大二的時候有參加緬甸同學會,會跟高中同學偶而出來見面,其實大家都忙課業,假日還有工讀,她只有大一的時候家裡寄錢來,大二開始半工半讀,真的沒有辦法資助那麼多。這裡四萬多塊學費,家裡又不是只有她一個小孩,還有弟弟和妹妹,現在兩個在補習考新加坡的大學,在緬甸補習LITS出國要考的英文,一個月好像要十幾萬緬幣,光只是供在緬甸的小孩,就要花很多很多錢了。

有嘗試過申請獎學金,但系上的獎學金都要總分80分以上,李淑依說她都只有七十幾,之前有申請,可是都申請不到,覺得好累,就不想申請了,自己成績不到能怪誰呢。

訪問時候她很樂觀告訴我們說,那些都是過去式了,也很感謝一路陪伴走過來的朋友、同學。我認為李淑依經過在異鄉求學的過程,真的讓她學習到很多課業之外的東西。從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自己好傻好丟臉,常常問自己:「為什麼學長姐能做到,我卻不能呢?」到現在半工半讀更讓她珍惜在台大的學習,我深信著台大四年給予她的歷練,是人生中寶貴的經驗。「什麼事情只要堅持做下去就一定會行得通的!」她笑著鼓勵目前遇到困難的學弟妹們。

李淑依和同學們

六、李淑依的未來
畢業後在哪工作還在煩惱這個問題,成績不是很好,考研究所應該滿難的,又覺得回去緬甸的機率很低,那邊其實沒有什麼工作,台灣也沒有居留權,畢業後只能留在台灣一年讓你用一年找工作。還規定月薪一定要四萬多,一定是要留技術人才,一個大學生畢業怎麼可能四萬多?

之前的學長是教授介紹去公司,譬如那個公司的某某總裁是教授以前的學生,老師介紹的學生就會特別照顧一下。

七、給大家的一席話
我覺得緬甸僑生努力的很多,混的也有很多,大家跟緬甸僑生接觸很少。其實有些緬甸僑生來台灣不是為了讀書,可能就是為了出國玩,然後休學啊,不念書啊,還有人拼命賺錢,因為在家裡沒有工作,就以念書的身分來台灣。他們影響到我們唸書的緬甸僑生,把我們好的一面印象完全破壞掉,真的很無奈。

最後李淑依用緬文寫下她的名字,以及一段話給大家:



我很高興能在台大土木系認識了大家,在台灣求學的這幾年中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你們,祝你們永遠身心愉快。
Ma Wei Yee

此篇文章取自台大土木系系刊2008年第十一期

Mino

客家話的美濃念作Mino,要不是在高雄當兵的緣故,我想我無法能這麼自由地,在南台灣遇到一位熱血又不失藝術素養的朋友。溫子慶從小在美濃客家庄長大,對自己所成長的地方有著濃厚的愛鄉意識,而我剛好在文化這興趣方面與他契合,而來了一場美濃三人行。兩位學者與一位司機兼導覽,帶著期待的心情,駛入美濃紙墨筆硯的世界。

##ReadMore##
美濃是南部客家六堆中的一堆,90%以上都是客家人,因為形狀像個畚箕,地形封閉,而美濃正坐落其中,客家話也得以持續傳承下來。美濃地靈人傑,源自於好風水,大自然組成筆墨紙硯,對此塊土地注入不少智慧與活力。也因此,客家人崇尚學術,鄉間中不時可見「敬字亭」。

我們拜訪了美濃客家文物博物館,受到客家文化的薰陶。紙傘與藍衫勾勒出美濃傳統習俗的延續,當地人仍操著和祖先來此地開墾時所共通的語言。美濃客家人沒有都市人的詭譎狡詐,倒顯露出樸實、親切的態度。我也漸漸思考故鄉意識的重要性。


水橋是美濃人成年禮所要實施的儀式,縱使泥巴沾滿全身,仍舊吸引著老大不小的我。先到椰子林中採集椰葉,然後乘著葉片順水滑動。水橋是一座獨立橋,上層是給腳踏車或人行走,下面的涵洞連接兩岸的水圳,一般時候是清澈的,只是前幾天山上下雨,我們便全身灰澄澄地乘水流滑椰葉。


老實說,入水前倒有些恐懼,可是想到千里迢迢來到此地,就什麼都豁出去了。

水橋內是左右各一的方形滑水道,在裡面滑水時,頭要躺低,並注意褲子是否與壁面摩擦。路邊的伯伯說:這是他們小時候在玩的啦!還有幾位三兩遊客拍下了我們的青春。我覺得瘋狂,但對當地人而言卻早已成習慣。


這經驗有說不出來的奇妙,一般來到此地的觀光客,無法玩到這麼道地的行程,就覺得慶幸。後來我想了好多東西,人生還是要這樣多嘗試各種事物,學習融入他們。我很少如此熱血,但這樣的感觸,想要在之後持續挖掘。想起Min Rui和我說過,他雖然才26、27歲,已覺得青春遠離他而去。我要保有赤子之心,永遠當個小孩子。


美濃紙傘是我這外來入侵者,所獲得的物質戰利品,但心靈所感受的滋養與一次不一樣的體驗,更令人回味。回頭想想,我對我的故鄉-淡水,是否有著如此相同的熱情呢?我要再拜訪一次不一樣的高雄,想知道美濃粄條能和淡水阿給是否都能touch my heart。

Yellow - Coldplay


The first time I heard this song was from the ringback tone that I called my friend, JoTzu Huang. I don't know why the rhythm and the tones touch me so much. Whenever I listen to this song, I feel sentimental and tears are going to burst out. I also recommended it to Whisky Wen, and he seemed to enjoy it, too. ##ReadMore##

Yellow - Coldplay
Look at the stars,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And everything you do,
Yeah, they were all yellow.

I came along,
I wrote a song for you,
And all also the things you do,
And it was called "Yellow."

So then I took my turn,
Oh what a thing to have done,
And it was all "Yellow."

Your skin
Oh yeah, your skin and bones,
Turn into something beautiful,
You know, you know I love you so,
You know I love you so.

I swam across,
I jumped across for you,
Oh what a thing to do.

Cos you were all "Yellow,"
I drew a line,
I drew a line for you,
Oh what a thing to do,
And it was all "Yellow."

Your skin,
Oh yeah your skin and bones,
Turn into something beautiful,
And you know for you,
I'd bleed myself dry for you,
I'd bleed myself dry.

It's true,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Look how they shine.

Look at the stars,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And all the things that you do.